- · 《环渤海经济瞭望》数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栏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刊物[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收稿[05/29]
渤海经济研究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渤海大学研究(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飞机近程导航系统的建立 又称塔康系统,这是温启祥早在成都十所主持科研工作时就开始筹划的,后转入二十所。1966年成功地研制出了样机,到1974年共生
飞机近程导航系统的建立
又称塔康系统,这是温启祥早在成都十所主持科研工作时就开始筹划的,后转入二十所。1966年成功地研制出了样机,到1974年共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地面与机载设备,并装备了国内1条重要航线及数个地面站,使我国的航空导航业务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观。
卫星导航及其它新系统的建立
为了跟踪世界新的导航技术,自60年代后期,在温启祥的策划下,投入了一部分科技人员从事卫星导航的研究开发工作,从子午仪到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用户设备,已有多种型号、多种用途的卫星导航定位仪投入实用。同时还研制开发了卫星/奥米加等水面与水下等组合导航设备。这些都为我国在70和80年代先后完成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水下武器发射试验和卫星发送与回收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精密进场着陆雷达的建立
第二十研究所一经建立,温启祥就设法于1964年从上海调来一部苏制着陆雷达作为样机。在不损坏样机的前提下,他严格要求科技人员进行认真分析消化,进而仿制。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做出了样机,并到机场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于1966年转天津一个无线电工厂进行生产。
此外,温启祥在抓科研工作的同时,对科技情报工作也极为关心。他深知,情报工作是科研开道的耳目;方向不明,盲目蛮干,只会使科研工作归于失败。第二十研究所初建时,他就强调大学生必须学好英语,人人要过这一关,以便查阅资料,掌握国际科技发展动态,为此曾多次举办英语学习班,并为情报室配备了很强的技术力量。60年代初期,二十所在他的倡导下创办了《导航与雷达》杂志,1985年该刊改为《导航》,系我国导航界唯一的学术季刊。温启祥生前一直担任该刊的顾问。
温启祥,对工作一生勤奋,对生活朴实无华,对知识不懈追求。他常说:“当你对要干的工作不懂、不会、不熟悉的时候,不要胆怯,要勇于承担,敢于承担,但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决不会学不懂、学不会。难的总会变成易的,易的自然会变成熟悉的。当然学习方法也要注意,有系统的学,从易的开始,然后步步深入,尤其是基础知识。知难而退,必然会一事无成。”
这既是温启祥的格言,也是他勇于进取、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人物简历
1909年6月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26年 在上海南洋中学上高中。
1927年 考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
1928年 转入南京国民政府上海无线电报务人员养成所。
1929-1931年 在济南、上海等地商务无线电台任报务员。
1932-1936年 考入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公司任报务员。
1937-1942年 任航空公司航空站无线电技术员。
1942-1946年 元月任设在印度的航空公司加尔各答无线电工场管理工程师。
1946-1949年5月 任航空公司上海航空站龙华机场无线电管理工程师。
1949-1953年6月 任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部机务处上海23 厂技术计划检验股长。
1953-1957年 任第二机械工业部710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58-1962年7月 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0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62-1980年2月 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20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0-1985年 任电子工业部第20研究所顾问。
1985年 离休。
1993年12月20日 逝世。
主要论著
1 温启祥主编.电子工业技术辞典(无线电导航部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6年.
2 温启祥.国内外导航技术发展状况及建议.见:科协2000年的研究办公室编《2000年的研究资料》(第1集),1984年,pp274-284.
3 温启祥.航空导航系统的比较准则.导航,1985(1):1-4.
4 温启祥.电子导航的现状与未来.电子科学技术,1987(3):2-3.
5 温启祥.港口导航的发展趋势.电子科学技术,1987(4):6-7.
6 温启祥主编.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学科导航).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辑,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9月.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2/1207/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