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僧侣、跨境移动与国家外交 ——圆仁《行记》

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绪 论 日本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行记》),因其内容涉及9世纪唐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交通地理及东亚关系等各个方面,故备受学者重视。 《

绪 论

日本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行记》),因其内容涉及9世纪唐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交通地理及东亚关系等各个方面,故备受学者重视。

《行记》卷三·开成五年(840)七月三日条记载,圆仁从五台山南台台顶南下,在一座名为“七佛教诫院”的寺院中发现了一块赫然写着渤海僧贞素悼念日本和尚灵仙的诗文的木板。这首诗全名叫作《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以下简称《哭灵仙诗》),诗前附有长序,内容如下: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注]本文引文主要依据日本东洋文库影印的东寺观智院藏《行记》抄本,参见『入唐求法巡礼行記』第3,『東洋文庫論叢』第7,東洋文庫1926年版,第31-32页。个别字词参见小野勝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記の研究』卷三,法蔵館1989年版,第124-141页。

起余者谓之应公矣。公仆而习之,随师至浮桑,小而大之,介立见乎缁林。余亦身期降物,负笈来宗霸业。元和八年,穷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论之以心素。至于周恤小子,非其可乎?居诸未几,早向鸰原。鹡鸰之至,足痛乃心。

此仙大师是我应公之师父也。妙理先契,示于元元。长庆二年,入室五台。每以身厌青瘀之器,不将心听白猿之啼。长庆五年,日本大王远赐百金,达至长安。小子转领金书,送到铁懃。仙大师领金讫,将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造勅五通等嘱附小子,请到日本答谢国恩,小子便许。一诺之言,岂惮万里重波,得遂钟元,外缘期乎远大。临回之日,又附百金。以大和二年四月七日,却到灵境寺求访。仙大师亡来日久,泣我之血,崩我之痛。便泛四重溟渤,视死若归,连五同行李,如食之顷者,则应公之原交所致焉。吾信始而复终,愿灵几兮表悉。空留涧水,呜咽千秋之声,仍以云松,惆怅万里之行。四月蓂落,如一首途望京之耳。

不那尘心泪自涓,情因法眼奄幽泉。明朝傥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

该诗文尤其是序文部分,为研究中日佛教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如何透过这篇日僧游记诗文窥析9世纪东亚区域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换,这是本文拟将探讨的话题。本文择取三个方面——人物、移动路线和外交事件,考察东亚海上交流的形式以及正在经历的变迁。在新史料相对稀缺的交流史领域,希望通过这样“以文证史”的方式,重新审视东亚区域史的历史意义。

一、外邦的僧侣及其交往

《哭灵仙诗》的作者贞素系渤海僧人,其事迹除诗文叙述以外,还见于日本《类聚国史》。其文曰:

(天长三年五年辛巳)天皇敬问:“渤海国王使承祖等,转送在唐学问僧灵仙表物来。省启悉之,载深嘉慰。王信确金石,操贞松筠。褰国命于西秦,五台之岭非邈;敦邻好于南夏,万里之航自通。烟波虽远,义诚密迩。有斐君子,秉心塞渊。感激之怀,不可道说。土宜见赠,深领远情。答信轻毛,别附捡到。其释贞素操行所缺者,承祖周悉。风景正热,王无恙也。略此寄怀,不复烦云。”[1]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公元825年,贞素在长安接到从日本送来的百金,然后将其送到五台山灵仙处。收到百金的灵仙拜托他寄送佛舍利、经书及文书等信物去往日本。根据诗序中“岂惮万里重波”“临回之日”等描述推测,贞素应该到了日本。据《类聚国史》记载,日本天皇给渤海国王的玺书提到贞素操行有缺。这个记载有学者怀疑不确。[注]小野胜年认为,玺书中的“操行所缺者”是“操行无所缺者”的误记。详见小野勝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記の研究』卷三,第136页。之后,贞素于公元828年再访五台山,那时灵仙已经圆寂。于是,悲痛不已的贞素写下《哭灵仙诗》为之悼念。

委托贞素寄送信物的是一位日本僧侣,法讳灵仙,他被认为是唯一参与过唐代译经事业的日本高僧[2],并曾在公元810年参与了般若三藏主持的译经活动。尽管缺乏史证,但学界普遍认定,交付贞素送到日本的“新经两部”中就有《心地观经》。武内孝善的研究认为,《心地观经》传入日本以后,对空海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灵仙托付贞素带到日本的佛舍利也对日本的舍利信仰起到了萌化作用[3]。

灵仙把这些物品交给贞素,可以说是一种寄托与厚望,但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灵仙为什么不回国呢?藤善真澄把像灵仙这样的渡唐不归的日本留学生(僧)称为“不归之客”,而且他还认为日本朝廷是希望灵仙回国的,所以才赏赐他百金作为路费[4]。但是,灵仙终究没有回国。其中原因,可从宠寿撰写的《太元帅法缘起奏状》中找到线索。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qikandaodu/2020/1102/410.html



上一篇:渤海轮渡:“消防8+8” ——在中国水上消防协
下一篇:渤海溢油污染防控管理制度研究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 | 环渤海经济瞭望编辑部| 环渤海经济瞭望版面费 | 环渤海经济瞭望论文发表 | 环渤海经济瞭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