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渤海经济瞭望》数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栏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刊物[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收稿[05/29]
渤海经济研究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渤海大学研究(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温启祥 出生日期 1909年6月 去世日期 1993年12月20日 个人履历 温启祥 温启祥,高级工程师。江苏无锡人。曾任航空公司无线电工场管理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温启祥
出生日期
1909年6月
去世日期
1993年12月20日
个人履历
温启祥
温启祥,高级工程师。江苏无锡人。曾任航空公司无线电工场管理工程师。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上海第二十三厂、汉口无线电厂总工程师,电子工业部微波统一系统和应答机研究所、火控雷达和导航设备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电子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造船学会第二届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自学成都,为我国无线电导航事业创始人之一。组织研制成功最早的中长波导航台、海上中波中程导航系统、微波飞机着陆雷达、军用塔康导航系统等。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人物生平
工作前
温启祥
温启祥,1909年6月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张泾桥镇一个店员家庭。1925年在常熟读完初中,1926年进入海私立南洋高中学习,因家庭经济困难,转而另谋学徒生涯。1927年考入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1928年转入上海无线电报务人员养成所学习报务。1929年就职于济南、上海等地商用无线电台做报务工作。1932年考入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公司,先后在南京、宜昌、汉口、温州等航空站从事无线电报通信工作。
温启祥在温州站做报务工作时,对无线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边自学,一边动手安装收音机,进而钻研发射机。经技术员华斌举荐,温启祥升任无线电技术员,并从温州站调上海龙华机场。继之辗转工作于武汉、重庆、、加尔各答等航空站。
抗战期间
战争期间,温启祥受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影响,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十分反感,对党提出的“团结一致,共同”的主张非常拥护。到重庆工作不久,于1938年冬,经华斌介绍,加入了党。1940年,组织上鉴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笼罩,决定暂时停止他的地下活动,让他以党外人士身份继续为党工作。
1942年,温启祥随中航公司迁到印度加尔各答。当时无线电部门由外国人负责,他们对员工经常出言不逊,从而激发了温启祥要为人争气的决心和志气,使他更加勤奋地钻研无线电工程技术,并在同事的鼓励与协助下,做出了第一部750瓦的归航机和第一部100瓦的短波发信机,为人争了光。因此他也被提升为无线电工场的管理工程师。
1946年2月,中航公司搬回上海。当时正值党副率领代表团在上海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急需组建秘密电台与中央保持联系。温启祥根据当时龙华机场地下党负责人的指示,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以及他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为上海地下党赶制了一部秘密电台,并安装在该机场的一个归航台里。后来,温在与同事闲谈中得知国民党当局对此事已有所察觉,便立即将此情报报告地下党,及时予以拆除,使党免受损失。1947年,他又为地下党做了一部比较轻便的秘密电台,安装在一位地下党员的家中,一直用到上海解放。1948年,中航公司迫于全国紧张局势,再度南迁。温启祥出于对党的无限信任,坚决不去,并劝说其他技术人员留下。同时,他还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同其他留下的人员一起,阻止、拖延大量无线电器材的外运,并趁机将许多器材转移、隐藏起来,以便解放后使用。
解放后
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温启祥以高涨的热情,投入了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部机务处电信器材修理厂、即(上海)空军第23工厂的筹建工作。该厂以国民党部队遗留下来的部分通信器材和一些国民党空军与民航人员为基础而组建的。工厂建成后,温启祥出任技术计划检验股长。当时,为了配合解放舟山群岛的需要,在物资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他主持修配和赶制了500瓦报话机、750瓦长波归航机和100瓦短波发射机,使沪、宁、杭的防空通信系统初具规模。此后,又为前线指挥部提供了通信导航设备,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温启祥由于成绩卓著,于1950年9月评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并于当年10月出席了北京全国工农兵英模大会。1953年,23厂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国营710厂,温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54年,他当选为上海代表。
1956年,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1957年,他随同当时主持军事电子工业发展工作的刘寅、孙俊人等领导同志赴苏联对其无线电工厂、研究所和大学无线电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参观与考察。1958年元月调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设在四川成都的第十研究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59年补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同年和1961年又两次赴苏学习与谈判。其间,温启祥深感我国无线电导航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甚大,决心为我国导航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回成都后,便在第十研究所专门成立了“导航研究室”,进行航空近程导航系统的研究。1960年,他上书当时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的孙俊人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李庄局长,建议成立专门从事导航技术、系统与设备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所。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2/1207/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