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渤海经济瞭望》数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栏目[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刊物[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征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投稿[05/29]
- · 《环渤海经济瞭望》收稿[05/29]
渤海经济研究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渤海大学研究(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49年8月,为了保卫获得的胜利果实和解放事业的需要,在上海杨树浦地区成立上海电信器材修理厂(即上海第23工厂),人员不到30人。他依照有条件要上
1949年8月,为了保卫获得的胜利果实和解放事业的需要,在上海杨树浦地区成立上海电信器材修理厂(即上海第23工厂),人员不到30人。他依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的指示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厂的建设工作,包括率先同大家一起自己动手修厂房,并四处奔走,收集国民党逃跑时丢弃的破损机器、仪表与各种器材。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把金工工场、无线电工场和器材仓库建立起来,机器也开动了。在短短的一年里,加工设备增加到52台,电子测量仪器增到12台,器材收集到2000余吨,人员也发展到260人,其中技术人员44人,使工厂初具规模。同时,由修配逐步向设计制造转变,并以归航机和短波收发通信机为主流产品的新产品研制工作也已开始。1953年7月,该厂改名为国营上海无线电厂,代号为国营第710 厂。其后迁往武汉,更名中原无线电厂。此厂已成为我国研制、生产通信导航设备的骨干工厂。
1957年至1961年,温启祥依据他先后三次赴苏考察与谈判所得,深感要缩小我国无线电导航与通信同国际水平的差距,必须遵循毛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难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才可能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于1959年,在他任副所长的国防部十院第十研究所内专门成立了一个“导航研究室”,开始航空无线电导航的研究工作。
1960年10月1日,温启祥又上书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孙俊人院长和国防科委四局李庄局长,建议立即成立专门从事导航技术、系统与设备研究的研究所。上级主管部门采纳了这个建议,于1961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二十研究所。1962年温到该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65年,该所已拥有科技人员800 余人,工人900多人,建立了航空导航、航海导航、着陆雷达、自动控制、工艺、情报、仪器等8个研究室与一个试制工厂,陆续开展了对近程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中远程航海无线电导航系统、飞机着陆雷达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等的研究研制与开发工作。
1965年,第二十研究所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领导。当时该所已具备了发展导航与雷达两个专业的科研生产能力,并且在出成果,出人才上显示出了力量。
第二十研究所自建立以来的32年中,在我国导航技术、系统与设备现代化的巨大贡献,是与担任该所整整18年主管技术的总工程师温启祥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中近程导航系统的建立
60年代,中近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在国际上已建立了数十个罗兰A地面发射台,但我国没有。1965年3月,在国防科委于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温启祥积极主张加速建立与发展我国独立的中、远程导航系统。不久得到批准,并列入国家计划,将中程系统命名为“长河一号”,由二十所负责技术抓总,温启祥任总设计师,参与协作攻关的有国营第764厂和765厂。从任务下达之日起,所、厂及使用部门通力合作,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制造出了设备,并运抵山东现场安装、调试与系统联试。1966年10月1日,成功地辐射出了的罗兰A信号,其第一个台组于1967年12月投入试运行。到1975年7月,北起渤海,南至南海18000公里的沿岸及其以外1000公里海域内,形成了我国的海上区域导航网。
远程导航系统的建成
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类似国外的罗兰C。我国于1965年确定研制、建设,命名为“长河二号”工程。第一任总设计师由温启祥担任。由于随之而来的“”的破坏,使起步不久的研制开发工作走了不少弯路。后按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行发展同时并举的方针,才回到按科学和国情办事的研制轨道上来,终于在1988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南海台组,大大改变了我国远程导航的落后面貌。现正在东海、北海积极建立第二、第三台组。届时,将把我国高精度导航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高精度授时/导航发射台的建成
早在1965年12月,温启祥就向第十研究院领导建议在我国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上增加授时功能。7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建立高精度授时发射台,作为国家时间基准,并批准第二十研究所提出的将我国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兼作授时使用的具体方案。该方案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建立300千瓦试验发射台,已于1976 年完成,满足了当时科学试验的急需。第二步是建立发射功率为2兆瓦的大功率发射台,已于80年代初期完成。此举将我国的时间基准由毫秒级提高到了微秒级,使我国的标准时间精度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该系统是由第二十研究所,第二十二研究所、国营761厂和陕西天文台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建成的。
文章来源:《环渤海经济瞭望》 网址: http://www.hbhjjw.cn/zonghexinwen/2022/1207/1452.html